國防醫學院藥學系67期,民國73年畢業,藥學士;
國防醫學院生理學研究所藥理學組,民國75年畢業,理學碩士;
英國倫敦大學聖巴斯羅門醫學院威廉哈維研究院,民國84年畢業,哲學博士。
1989年初曾前往美國密西根大學生理學研究所從事高血壓的研究工作,由於卓越的表現,因而獲得美國密西根大學生理學研究所頒贈『研究獎』和「第十三屆國際高血壓學會」會議『年輕研究人員獎』。
博士論文是在1982年『諾貝爾醫學獎』得主Sir John R. Vane指導下完成,主要貢獻在提出「選擇性的誘導型一氧化氮合成酵素抑制劑具有改善敗血性休克的作用」的創新觀念。
博士後研究工作更指出「選擇性的誘導型一氧化氮合成酵素抑制劑具有改善敗血性休克時所引起的多重器官衰竭」。
在2002年獲得「中華民國四十屆十大傑出青年」之殊榮。
目前擔任國防醫學院教授兼藥理學科主任及台灣藥理學會理事。
-----------------------------------------------------------------------------------------
淺談加護病房之殺手 - 敗血症
國防醫學院藥理學科 吳錦楨*
假如您的親人是因為肺炎而住院,可是加護病房的醫師卻告訴你:『您的祖母有敗血症!』,不知大家是否會有一頭霧水的感覺:『奇怪!我的祖母,明明是肺炎,怎麼會和什麼血的,扯上關係呢?』事實上,「敗血症」可以和許多的情況,包括肚子的、肺部的、以及腦袋等許多疾病相關;另外,它也是加護病房內,常見的一種病症。在這邊,就為大家簡單的介紹:何謂敗血症!
「敗血症(sepsis)」是一個統稱,當人體疑似或證實受到病原菌感染,伴隨有嚴重發炎反應(如:發燒、心跳加快、覺得呼吸變得比較喘、白血球增多),就可以被稱為是「敗血症」。所以,若你的祖母是因肺部感染所引起的肺炎,合併有以上的症狀,那她就如醫生所說的,有了「敗血症」。若是病情變得更加嚴重,如發生了意識不清、血壓降低、尿量變少或是任何一個器官功能變差等情形,則是屬於較為嚴重的敗血症(severe sepsis);當到了最後,發生無法治療的血壓降低、或是多個器官衰竭,則病患的死亡率則會大幅增加,甚至可以高達百分之四十到七十!相信這個數字對每個人來說都是一個相當可怕的死亡率!
引發「敗血症」的致病機轉相當複雜,簡單的說就是免疫系統,發炎反應,凝血功能等許多方面,互相影響所導致的結果。「敗血症」初期,主要是人體的免疫系統和發炎物質開始啟動或反應,以對抗入侵體內的病原。但隨著病程的進展,這些人體的防禦機轉會被過度的活化,以至於傷害了我們自己的正常細胞和器官。另外,人體內正常的凝血機轉,也會受到一些病原菌所分泌的毒素或是發炎物質影響,而傾向於容易產生凝血,導致許多小血塊的產生,進而阻塞微血管,而妨礙各個器官養分的供給,最終導致人體心,肺,肝,腎,或是神經系統等多個器官的損害。這些器官的損害,也是造成嚴重敗血症之高死亡率的主要原因。
儘管科技進步,醫療發達,但是病患發生敗血症的比率,仍在持續增加中。這和人類的平均壽命的延長、自然環境的改變和不良的用藥習慣等,所帶來更多未知的病毒,帶有抗藥性的病原菌,人類產生免疫不全的情形(如接受抗癌藥物的治療,感染愛滋病等),或是接受較複雜、較具風險的手術等因素有關。有鑑於此,許多的研究學者及醫師們,致力於研究「敗血症」的致病機轉,希望有朝一日可以找到更有效的治療,來防止敗血症的惡化。也就是說,目前臨床上仍然沒有非常有效的方法可以大幅地降低嚴重敗血症病患的死亡率。儘管如此,近年來,在治療敗血症方面,仍有令人振奮的發現。2001年的研究顯示,給予某些嚴重敗血症的病患一種名為:activated protein C的藥物,可以明顯的提高這些病患的存活率。在2004年,著名的醫學期刊(Critical Care Medicine)發表了「戰勝敗血症的指導方針」(surviving sepsis campaign guidelines),主要的還是藉由早期的介入、積極而有目標的治療,來改善「敗血症」病患的預後。
雖然,針對「敗血症」來說,醫界目前還沒有所謂的”特效藥”,但是,憑著許多人的努力,相信不久的將來,醫師和研究學者應該可以找到治療「敗血症」的有效方法,真真正正的「戰勝敗血症」!
P67吳錦楨